
在数字时代,网络是我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学习知识的工具、结交朋友的桥梁。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网络诈骗、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侵蚀、网络暴力伤害……,所以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对每一位青少年而言都至关重要。
一、游戏与社交:“不轻信、不透露”
1.游戏安全:拒绝“免费皮肤/低价充值”的诱惑,所有交易只通过游戏官方渠道进行;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游戏好友,不透露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遇到“账号异常”提示,直接联系官方客服核实,勿点击陌生链接。
2.社交边界: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前,先问自己:“这会不会暴露我的位置/学校/家人?”(比如删掉照片里的校徽、模糊处理背景中的街道标志);添加网友需谨慎,不轻易与陌生网友线下见面;遇到要求发送身份证、银行卡、家长联系方式的信息,立刻拉黑并告知家长。
二、信息保护:“少填、慎授权”
1.填表原则:注册任何平台(如学习软件、兴趣社群)时,只填必要信息(比如参加绘画比赛只需姓名和作品,不需要填家庭住址);遇到要求填写“父母职业”“身份证号”等超出范围的内容,直接拒绝。
2.权限管理:下载App时,手动关闭非必要权限(比如天气软件不需要通讯录,学习软件不需要定位);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路径:手机设置→应用管理→单个App→权限管理),关闭“后台定位”“读取相册”等敏感授权。
3.密码安全:每个重要平台(如社交软件、游戏账号、网银)使用独立且复杂的密码(建议“字母+数字+符号”组合,如“XiaoMing@202X#youxi”);不把密码告诉任何人(包括“网友”或“游戏队友”);家长手机支付密码切勿告知青少年。
三、内容与消费:“明辨、克制”
1.信息甄别:遇到“点赞领红包”“刷礼物返现”“中奖通知”等弹窗,先问自己:“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正规活动不会索要个人信息或强制消费);不盲目模仿网红的“危险挑战”或不当行为,避免为了“流量”伤害自己或他人。
2.网络消费:任何需要花钱的活动(如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购买课程),务必先告知家长;不随意点击短信/邮件中的“优惠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购物只用正规平台(如官方商城、知名电商)。
3.网友互动:与网友交流时,不透露个人隐私(如家庭住址、行程安排);遇到言语侮辱、恶意攻击(网络暴力),保留证据(截图、聊天记录)并告知家长或老师,必要时向平台举报。
四、遇到风险:“冷静、求助”
1.如果不小心点击了可疑链接、下载了不明文件,立刻关闭页面并用家长手机联系官方客服或网络安全专家;
2.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如接到陌生电话准确说出你的姓名、学校),立即修改相关平台密码,并告知家长加强警惕;
3.遭遇网络诈骗(如被骗钱、被威胁),不要害怕,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并拨打110报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