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谈小说之精妙,品赏经典之韵味。9月24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掖平教授应邀来校主讲“名家讲堂”第十三讲——“第十届茅奖获奖长篇小说纵横谈”,图书馆馆长张建波教授主持讲座,部分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学爱好者及近四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李掖平教授深度解析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长篇小说,从军事文学作品《牵风记》中窥见唯美浪漫的爱情,揭示战争背景下鲜活生命的青春岁月;从《人世间》感受到平民子弟的奋斗拼搏的人生轨迹,呈现出多棱镜折射出的世态万象;《主角》描写了一代秦腔皇后忆秦娥的艺术成长史,人物婚姻变动与命运遭际跃然纸上。李教授认同充满创新意识的《北上》具有探索性的结构,这种结构类似烟花绽放式却又卓然一体,在追溯运河上几个家族百年秘史的同时,揭秘并弘扬兴衰荣辱的大运河文化;《应物兄》聚焦当代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描摹了看似游刃有余实则随波逐流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生态,警醒世道人心。
众多文学爱好者就未来文学创作发展、所谓“经典小说”难读懂的困惑以及对一些作家的创作文风与语言不适应等问题与李掖平教授进行现场互动。她认为,未来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要有文化自信,要有开放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中国文学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讲述故事,而是作品中折射出的人生百态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