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刑事司法学院举办第七期鼎山法治讲坛

来源:山东政法学院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

崇尚法律思维,传承法治文明。刑事司法学院于11月11日在学校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鼎山法治讲坛第七期——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冷”与“热”。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杨晓静担任主讲人,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张月满担任主持人,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丁延松、法学博士刘伟担任点评人,部分老师及2015级、2016级部分学生参加并聆听了此次讲坛。

本次讲坛,继续以法学学术沙龙的灵活形式呈献给在场的师生。首先,杨晓静教授指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依据,同时要求同学加深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理解,把握好其中的“同质性标准”。杨教授还通过可靠的实证数据,进一步向在场师生们讲解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实务的“遇冷”。进而重点探究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理论与实务上出现“话语热闹”与“实践冷清”强烈反差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我国在法律文化传统、司法理念以及在立法、司法层面的“本土因素”的诸多现实困阻,提出应加强“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的诉讼结构转变,完善立法配套机制,构建“轻重协调、梯级递进、有序衔接”的多元程序性制裁体系的观点。最后杨教授给同学们提出了“如何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改革之路”的待探究问题。杨教授别具一格的讲座风格与理论的前瞻性,使得在场老师频频点头赞许,给学生们也带来了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触。

随后,讲坛进入激烈的探讨环节。丁老师在肯定杨教授的讲座内容及观点的基础上,对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情形进行了补充阐述,认为非法证据排除应崇尚法律的权威性与审查的程序性,并强调应注重辩护律师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作用。刘伟博士则从法理基础和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对未来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张月满教授对本次讲坛做了总结,再一次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互动提问环节,老师们就“起诉状一本主义”、“审判中心主义”等方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全场气氛轻松融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上一条:张建波教授向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图书室捐献图书 下一条:我校在山东省首届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中获奖

山东政法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SDUPSL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 250014 E-mail: xxhbgs@sdupsl.edu.cn 鲁ICP备 10007285号
信息维护: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山东政法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SDUPSL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 250014 E-mail: xxhbgs@sdupsl.edu.cn 鲁ICP备 10007285号
信息维护: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