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第七版每日新闻以《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全力护航学生成长成才》为题报道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系统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持续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

报道全文:
山东政法学院
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全力护航学生成长成才
 
 山东政法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持续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系统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推动队伍入驻、激发自我治理、优化社区空间等五大举措,学校着力将学生社区打造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服务的前沿阵地,夯实“三全育人”实践基础,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注入持续动力。
 强化党建领航,激活“引领力”育人动能
 学校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和工作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主题团日、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党团组织协同联动,实现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一人一楼宇”联系制度,累计开展调研78次,深入参与社区组织生活,讲授专题党课。依托“午餐会”“下午茶”等常态化交流机制,面对面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难题,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持续推进“党旗领航”工程,各社区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建+”“服务践初心”等品牌活动,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有机融合,让红色基因融入社区育人全过程。
 织密组织体系,筑牢“网格化”治理根基
 学校构建“社区-楼宇-楼层-宿舍”四级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公寓楼宇成立13个站务委员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主任,统筹辅导员、学生党员和骨干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各委员会优化分工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动态响应、服务精准对接。持续加强对网格员队伍的系统性培训,累计调整补充网格员286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42场,网格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响应效率显著提升,高效完成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事务,真正将管理服务延伸至学生生活的“最后一米”。
 推动队伍入驻,凝聚“多元化”育人合力
 学校积极推动校领导、学院负责人、辅导员、专任教师、校外专家等多元育人力量常态化进驻社区。校领导以“微党课”等形式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心声,各学院领导班子、辅导员落实值班与谈心谈话制度,深入宿舍开展学业指导、心理帮扶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通过组建“学业导师团”,开展“名师面对面”、专题讲座及校友讲坛等活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社区开展学业指导、科研训练、就业辅导100余场,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营造“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浓厚氛围。
 激发自我治理,拓展“自主型”成长路径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支持学生组织自主运营社区事务,建立“学生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维修响应速度提升50%。创新借鉴“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积极营造和谐稳定、互助共进的良好氛围。搭建“学霸联盟”“科研共同体”等朋辈互助平台,依托宿舍文化节、考研经验分享会、学科竞赛交流会等活动,推动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让朋辈力量成为社区育人的重要支撑。
 优化社区空间,提升“品质化”服务效能
 学校持续改善社区硬件环境,新增与优化宿舍空间,学生居住体验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功能室建设与升级,打造集团学活动、学业指导、心理咨询、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区。各社区结合专业特色推进文化建设,形成“鼎麓书苑”“警务化文化墙”“德法兼修青春民商”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营造德法兼修、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通过常态化安全巡查与专项演练,共同筑牢了社区安全防线。
 山东政法学院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育人载体的创新升级、育人成效的显著提升,成功构建起空间融合、队伍聚合、资源整合、成效综合的育人新生态。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学生社区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持续谱写育人工作新篇章。